公司秉持“引领现代农业,奉献安全食品”的使命,紧扣“一核双擎”发展路径,以“绿色基地、绿色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和市场挑战,深耕力拓、奋发图强,努力成为国内一流、享誉国际的农业全产业链领军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121.68亿元,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8.16亿元。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是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全年粮油作物总产27.37亿斤。本部稻麦周年单产2,481斤、拓展基地周年单产2,159斤,粮食总产、周年亩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控本增效符合预期,公司通过强化先进实用技术、加强过程管理等手段,显著降低杂草稻发生率,各类作物亩成本均有所下降,实现了节本增效。
大华种业抢抓市场机遇,全年销售各类农作物种子60万吨,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称号,加大品种权投资力度、持续深化资源整合和改革创新,省外市场稳健增长。
苏垦米业扛起“链主”引领大梁,全年累计加工稻谷43.81万吨,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稻米全产业链“链主”企业。聚焦民用粮市场,增加中小学供应并完善高档小区的布点和渠道建设。稳固工业粮合作,积极维护与五粮液000858)、郎酒、水井坊600779)、衡水老白干、剑南春等知名酒企的原料供应业务关系,深化“老娘舅餐饮+苏垦大米”双品牌营销体系,与宿迁百威、南通百威、卡夫亨氏、贝因美002570)、上海太太乐等食品龙头企业加强合作。
苏垦农服扛起一体化全农服务重任。加快市场拓展,入选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春耕保供重点农资企业”名单,全年化肥采销数量突破100万吨大关。完善终端建设,全方位布局仓储资源,提升农资货物流通效率;建成并投入运营175个门店网点,辐射江苏省62个县区。加快全农服务,全年服务大户超万名,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超千万亩。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金太阳300606)粮油聚焦特渠市场优化,围绕“葵王”品牌挖掘市场机遇,推广线上销售。加大与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合作,“双十一”销售突破百万元。
苏垦麦芽扛起品质振兴大旗。聚力高端方向,全年麦芽总产20.03万吨,其中高端麦芽6.5万吨,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以卓越绩效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5S推广及评比工作,成为百威亚太唯一一家参与百威全球VPO审计的麦芽原料供应商。聚力质效提升,完成有机啤酒麦芽种植生产全流程认证。
苏州苏垦打造苏南精品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强化土地管理,小麦产量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创造江南麦区高产新纪录。打造优质品牌,重点推广“苏垦15℃鲜”,开展差异化竞争,形成多价格产品矩阵。粮油产品成功进驻政府及教育系统。
推进战略发展项目,实施一体化扩量发展战略试点工作,向种植大户提供“种子、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回收”全流程闭环服务。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成功竞得靖江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名下优质资产,筹划资产升级改造;聚力种业振兴,加强种子研发,实施垦际合作。推进科技平台项目,有序推进智慧农业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推进基础保障项目,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种基地县项目等,科学谋划烘干仓储设施规划布局,规范开展优质粮食工程项目。
加快科研项目推进,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项目4项,围绕三大领域研究设立公司农业科技项目22项。聚焦产业研究方向,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需求,以成果转化为导向,聚力种子研发和食品精深加工科研方向,11个品种通过国家或江苏省级审定,6个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重大突破性品种选育试验数量创历史新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苏垦米业淮海公司成功实施大米生产线米皮糠精细分类技术改造项目、稻壳压制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与江南大学续签合作协议,完成4款产品研发;与河南工业大学合作完成稻米混合油精炼技术研发,金太阳粮油一级稻米油成功上市。
健全合规体系,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着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发布《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连续4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为“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和“2023年上市公司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健全风控体系,抓实各类专项巡视、巡察、审计、内控等整改工作,持续推进省委涉粮专项巡视、省审计厅审计和省国资委内控制度检查问题整改,持续发挥纪检、财务、办公室三条风控防线作用。健全监督体系,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深化经责审计,开展各类专项审计,完善业审融合工作模式;发挥财务监督检查,紧盯大额资金支付、两金管理、客商信用、招投标管理等重要风险领域。
守牢生态安全,成立生态环保例行督查工作迎察工作专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工作机制。守牢生产安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三夏”“三秋”等重要节点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排查力度;构建危旧库房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分级分类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守牢信息安全,持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并强化“一朵云、一面盾、N个核心应用”的信息化体系,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夯实数字化转型底座;加强保密制度体系建设,规范工作群管理,防范化解舆情风险。守牢廉洁安全,深化一体化“纪检+”协同监督机制,凝聚业务部门横向协同、子公司纪委纵向一体监督合力。
种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2023年7月20日,习总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969千公顷,同比增长0.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9,926千公顷,同比增长0.7%。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谷物产量64,143万吨,同比增加增长1.3%。单位面积产量387公斤/亩,同比下降0.1%。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425公斤/亩,同比增长1.0%。江苏粮食播种面积虽小,仅有5,458.9千公顷,但单产水平高,2023年达464公斤/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公司主要作物品种为小麦和粳稻,稻麦周年单产远超江苏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国稻麦价格波动较为剧烈,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鲜有地出现了“麦比稻贵”的倒挂现象。国内小麦受国际价格走势影响,于2022年5月创历史新高,每吨价格超过3,300元,后因为美联储加息而迅速下跌;2023年5月价格跌至2,650元/吨后触底,强势反弹至3,000元/吨以上,但同年10月再度走低。反观水稻价格,受国内需求下降、种植面积减少,以及国际主要出口国限制大米出口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先跌后涨的趋势,2023年我国水稻价格从2,900元/吨一路震荡上涨至3,100元/吨左右。
作为一家以自主经营种植基地为核心资源优势的大型国有农业企业,苏垦农发正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紧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加速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致力成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标杆企业和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企业。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每年种子用量约1,200万吨,市场价值超1,300亿元,其中,公司所处的常规稻麦种市场价值超200亿元。根据《2023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数据,2022年,持有效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有8,159家,资产总额达到3,069.49亿元,同比增加428.73亿元。资产总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32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水稻和小麦种子实现了自给自足,玉米和大豆种子几乎自给自足,但仍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足,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国家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提高竞争能力,越来越多的大型种子企业开始加大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同时也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推动优质种质资源、优秀科研人才等向种子企业流动。2022年,我国共公开种业专利申请12,09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060件。《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修订和出台,为中国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我国种子企业“多、小、散”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种业振兴行动,广东、四川、河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山东等省份的种业集团纷纷注册成立。从国际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进一步开启并购整合和发展生物育种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公司将围绕“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重点实施好一体化扩量发展、数字化转型、资本化运作三大战略,推进种业现代化进程。
大米是我国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以大米为口粮的居民达60%以上。产量和消费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从生产端看,2019-2023年,我国大米年产量在1.44-1.49亿吨之间呈上下震荡趋势,年变化率保持在±2.0%以内,总体十分稳定。从需求端看,2021年我国大米消费量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增长后到达了阶段性高点,之后出现小幅下滑,整体供需趋于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大米价格走势和水稻基本一致。以粳稻为例,2023年大米价格从3,800元/吨小幅增长至4,100元/吨,较水稻价格高出约1,000元/吨,但考虑到水稻出米率仅60-80%,加工企业利润空间窄。同时,我国大米加工业面临行业门槛低、中小企业众多、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和挑战,综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调度数据,全国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在10%-40%之间。
公司米厂开工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继续做深民用粮、做优企业用粮、做实粮食贸易,持续优化以大米及制品为主的业务结构;立足江苏,以中高端市场为主要目标,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同时开发工业用粮、学校等大众市场;加快拓展产品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高盈利能力的高端产品,逐步实现从大粮仓向大粮商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消费意识也随之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健康、营养、品牌、品质更加重视,植物油市场快速发展,整个行业已经形成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格局。
近五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和消费量较为稳定,进口量受经济下行影响波动较大。2023年食用植物油产量为2,920万吨,同比增长2.4%;进口量为1,195万吨,同比增长0.9%;消费量为4,017万吨,同比增长3.5%,逐渐恢复乃至超越2021年以前水平。
公司油脂板块主要产品包括豆油、菜油和葵油等。受俄乌战争影响,2022年植物油价格屡创新高,葵油毛油更是走出突破16,000元/吨的极端行情,而后受美联储加息影响迅速回落。2023年上述油品延续2022下半年跌势,在经历两次明显的回落后趋于震荡,价格重心略有上移。
市场竞争方面,食用油市场格局稳定且集中度较高,2022年行业品牌CR3为53.7%,益海嘉里、中粮集团、鲁花集团位居前三。随着市场的逐渐稳定,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型、规模化的食用油生产商也逐渐由追求“量”向追求“质”的方向转变。公司将努力依托产业链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深耕现有市场,优化特渠市场建设,做强主打品牌,积极外拓,做好稳产增效。
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农情,也是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因此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方案》,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带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